刚果那条“不可能修成的路”被中国修成了!“一带一路”10年,世界共享!

2023-10-13 04:30

10年风雨无阻,而今满目繁华。2013年9月7日,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——这片古丝绸之路经过的土地发表重要演讲,首次提出共建“丝绸之路经济带”,同年10月,在出访东南亚期间又提出共建“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”,由此构成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倡议。

“两千多年的交往历史证明,只要坚持团结互信、平等互利、包容互鉴、合作共赢,不同种族、不同信仰、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完全可以共享和平,共同发展。”理念付诸实践,硕果累累。10年来,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倡议已从谋篇布局的“大写意”发展为精谨细腻的“工笔画”,截至今年6月,已经吸引来自全球五大洲152个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加入,成为最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最大规模的国际合作平台。

滩涂成良港、天堑变通途,商贸的互通有无、人文的交流互鉴,都折射出共建“一带一路”所带来的非凡成就。高质量共建“一带一路”的实践,不仅给相关国家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,也为推进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、破解全球发展难题和完善全球治理体系作出积极贡献,开辟了人类共同实现现代化的新路径,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落地生根。

世界的未来属于年轻一代,青年也为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注入强大蓬勃的力量。共建“一带一路”,第一个10年只是序章,在青春力量的澎湃推动下,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必将展现出更为强劲的韧性和更加旺盛的生命力,为世界铺就广阔光明的幸福之路。

跨越山海,阡陌通达。在非洲国家刚果(布),有一条家喻户晓的公路——国家1号公路,它绵延535公里,穿越高原、河谷,经过原始森林和沿海平原,最终抵达大西洋出海口城市黑角。这条在法国人看来“不可能修成的路”,在中国建设者手中一步步变为现实,刚果(布)总统萨苏感慨,是中国建设者圆了刚果(布)几代人的梦想,“中国是真心实意帮助我们发展经济”。

1号公路“从不可能变为可能”的故事,是共建“一带一路”致力于加强基础设施互通互联的生动缩影。中老铁路成为国际物流的“黄金通道”;中白工业园、泰中罗勇工业园、埃塞俄比亚东方工业园等境外合作工业园区迅速发展;中欧班列从2012年开行42列到2022年开行1.6万列……10年来,当一条条公路铁路竣工通车,一片片工厂园区落成投产,一座座医院学校拔地而起,带来的不仅是肉眼可见的物理变化,更是“一带一路”将共建国家连接起来,携手走向繁荣发展的无穷希望。

互通有无,商贸繁荣。“一带一路”贯穿亚欧非大陆,一头是活跃的东亚经济圈,一头是发达的欧洲经济圈,中间广大腹地国家经济发展潜力巨大。10年来,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再现了古丝绸之路陆上“使者相望于道,商旅不绝于途”的盛况、海上“舶交海中,不知其数”的繁华,沿着历史正确的方向,推动经贸合作向更广、更深处拓展。

2013年至2022年,中国与共建国家进出口总额累计19.1万亿美元,年均增长6.4%;与共建国家双向投资累计超过3800亿美元,其中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超过2400亿美元;中国在共建国家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、完成营业额累计分别达到2万亿美元、1.3万亿美元……这些不仅是抽象的数字,更关乎万千普通人的民生福祉。不管是获得更好的工作机会和发展平台,轻松品尝到来自千里之外的异国美食,还是通过跨境电商便捷购物,都是在切实提升人们的生活幸福感和获得感。

国之交在于民相亲,民相亲在于心相通。不同国家的历史文化参差有别,理念上的差异在所难免。推动人心相通,实现共建国家人民心与心的交流,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、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,是高质量共建“一带一路”的题中应有之义。

设立“丝绸之路”中国政府奖学金项目,举办“一带一路”青年创意与遗产论坛、青年学生“汉语桥”夏令营等活动,通过“鲁班工坊”将中国工匠精神和古老的东方智慧传播出去……10年来,我国深入开展了教育、科学、文化、体育、旅游、考古等领域合作,打造了一批“小而美”的民生工程,共建“一带一路”的人文交流形成“八音合奏、终和且平”的和谐奏鸣曲。

大道不孤,众行致远。正如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所说,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倡议和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方向一致,有助于推动经济全球化更加平衡、包容、和谐发展,对于通过国际合作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诸多挑战具有重大意义。

据世界银行测算,到2030年,共建“一带一路”每年将为全球产生1.6万亿美元收益,占全球GDP的1.3%。2015-2030年,760万人将因此摆脱绝对贫困,3200万人将摆脱中度贫困。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倡议源自中国,属于世界,它展现的是中国胸怀天下的大国担当,铺就的是一条通过共商、共建、共享造福世界的减贫之路、幸福之路、希望之路。

在敦煌莫高窟第323窟,有一幅描绘张骞出使西域的珍贵壁画。2000多年前,这位“坚忍磊落奇男子”持节西行,凿空万里,开拓了一条绵延千年的陆上丝绸之路。此后,无数先辈穿越荒漠,劈波斩浪,让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。从大众餐盘中日渐丰富的瓜果香料,到丝绸针线在欧亚大陆的不同角落穿梭,从芳香茶茗远销海外,到音乐舞蹈、语言文字彼此交融,无不铭刻着文明交流互鉴的深刻印记。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,延续千年,积淀了以和平合作、开放包容、互学互鉴、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。

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倡议根植历史,继承了协和万邦、天下大同的中华传统理念,更是面向未来,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。

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,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,全球治理体系深刻重塑,国际格局加速演变。与此同时,全球和平赤字、发展赤字、安全赤字、治理赤字有增无减,地区冲突、军备竞赛、粮食安全、恐怖主义等传统和非传统安全问题交叉叠加,人类共同生活的这颗美丽星球面临严重威胁。

面对“世界向何处去”“人类社会何去何从”的根本性追问,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,为回应时代之问、引领人类文明进步方向提供了中国方案。高质量共建“一带一路”,正是努力实现这一目标的生动实践。它顺应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内在要求,彰显了同舟共济、权责共担的命运共同体意识,为完善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案。

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倡议追求的是发展,崇尚的是共赢,传递的是希望。共建“一带一路”虽跨越不同国家地域、不同发展阶段、不同历史传统、不同文化宗教、不同风俗习惯,但实现发展繁荣是各国共同的追求。抓住了这一关键,就抓住了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。各方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最大公约数,发挥各自资源和潜能优势,激发各自增长动力,增强自主发展能力,共同营造更多发展机遇和空间,推动形成世界经济新中心、新动能,带动世界经济实现新的普惠性增长,推动全球发展迈向平衡协调包容新阶段。

谈及古丝绸之路,习近平曾这样阐述:“这些开拓事业之所以名垂青史,是因为使用的不是战马和长矛,而是驼队和善意;依靠的不是坚船和利炮,而是宝船和友谊。”如今,中国推动共建“一带一路”,不是要营造自己的后花园,而是要建设各国共享的百花园。

共建“一带一路”以共商、共建、共享为原则,积极倡导合作共赢理念与正确义利观,它摒弃了“你输我赢”的零和逻辑,跳出了意识形态对立、地缘政治博弈的冷战思维,坚持各国都是平等的参与者、贡献者、受益者,推动实现了经济大融合、发展大联动、成果大共享。

青年是世界的未来,共建“一带一路”的广阔未来属于青年。在高质量共建“一带一路”的过程中,不做过客、不当看客,放眼世界、胸怀天下,理应成为这一代年轻人的历史自觉。

10年来,共建国家青年以实际行动广泛开展人文交流和民生合作,为促进民心相通、实现共同发展汇聚了磅礴的青春力量。“一带一路”青年故事会连续举办16场,1500多名各国青年代表踊跃参加,分享自己对脱贫减贫、气候变化、抗疫合作等主题的所思所想、所作所为;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,有的青年利用自身所学,在服务共建“一带一路”中践行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理念;无数青年不辞辛劳,在海外项目建设第一线挥洒汗水、激荡青春……

在高质量共建“一带一路”的过程中,一大批有理想、敢担当、能吃苦、肯奋斗的新时代青年涌现出来,他们用过硬的专业本领和平等包容的对话精神,延续着丝路友谊,创造着丝路辉煌。

“志之所趋,无远弗届,穷山距海,不能限也。”作为长周期、跨国界、系统性的世界工程、世纪工程,共建“一带一路”的第一个10年只是序章。从夯基垒台、立柱架梁到落地生根、深入发展,未来,仍需广大青年锲而不舍、驰而不息地努力。

需要看到,共建“一带一路”是一个系统工程,涉及设施建设、技术、资本、货币、贸易、文化、政策等方方面面。广大青年人才响应时代召唤,充分发挥自身所学,才能更好地推动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延伸下去,把基础不断夯实,让枝叶更加繁茂。还要看到,在高质量共建“一带一路”的过程中,仍然存在政治、安全、经济、法律等风险,一些地方还存在推进瓶颈和桎梏。青年群体思维敏锐、视野广阔、灵活性强,在化解风险挑战方面贡献更多青春智慧,既是不容推卸的时代责任,也是实现自身成长的宝贵契机。

青年是人民友谊的生力军,他们往往情趣相近、意气相投,最容易结下纯真的友谊。未来,期待在共建“一带一路”的广阔平台上,看到更多敢想敢为、包容开放的青春身影,听到更多坦诚分享、真诚互助的声音,为消除和平之殇、破解发展之困建言献策,为共同发展增添新的动力。

英国历史学家彼得·弗兰科潘在《丝绸之路:一部全新的世界史》一书中指出,“丝绸之路曾经塑造了过去的世界,甚至塑造了当今的世界,也将塑造未来的世界。”任重而道远者,不择地而息。在携手共建“一带一路”的路途中,或遇风险挑战,或有困难桎梏,但只要各方携手同心、行而不辍,就一定能克服艰难险阻,实现更高质量的共商、共建、共享,共同把这条造福世界的幸福之路铺得更宽更远。